鲜果价格下降1.9%,影响CPI下降约0.03个百分点。
多年来,人员安置、税收、经济增长等问题困扰地方政府,是造成产能越去越多的重要因素。去年11月份、今年1月份和今年5月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三次会议均聚焦供给侧改革,首要措施就是减少无效供给。
在价格上涨期间,钢材价格每日涨幅高达每吨200至300元人民币。化解过剩产能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标。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秦海林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消耗大量资源,如电、煤、信贷、资金、人员等,拖得越久转型越难。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解释说,上半年主要做的工作是把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地方。冯飞表示,在任务分解落地后,下半年去产能将进入到实质实施阶段,官方将开展淘汰落后产能、清理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和联合执法三个专项行动,并严控新增产能,因此,对完成全年目标有信心。
地方政府是去产能的具体执行者。不过,钢铁行业的供需关系是否真的发生逆转?钢铁企业的复产是否可持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继民认为,中国钢铁行业已经由规模扩张进入到了结构优化阶段,钢材生产和消费会出现上下波动,但整体来看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新订单指数时隔3个月重新回到扩张区间,并达到2015年2月以来最高增速。
其中,产出指数是拉动整体PMI走强的主要力量,不仅时隔4个月再次进入扩张区间,且创下2014年7月以来最高。这也预示着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在撬动民间投资和继续加码基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期稳定总需求。采购增加主要由于销售改善,这也给供应商带来了压力。不出意外的是,7月的出厂价格指数也大幅上涨,这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
统计局PMI再回收缩区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较6月下跌0.1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再次回到收缩区间。但洪涝灾害影响有限,以往的洪涝对CPI影响较大的年份均伴随着南涝北旱,但今年洪涝对粮食的影响很快消退,北方也没有明显干旱的迹象,预计后期原材料价格或将下行,并拉动投入和产出价格指数下行。
拉低统计局PMI的是中小型企业。厂商表示,7月原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提高。一方面,统计局PMI的样本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更为平均,财新PMI的样本企业可能更集中于东部地区。会议除了明晰三去一降一补的实施重点,还将财政政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
就业指数的收缩也反映了厂商仍在控制成本,7月投入价格指数创下今年4月以来最大增幅,而6月该指数还处于收缩区间。另一方面,统计局PMI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可能更为全面,尤其是重工业比重相对较高,而财新PMI样本企业的行业分布可能更集中于轻工业。而货币政策将更加强调信贷投放的稳健,仍以配合财政发力为主,注重引导资金避虚入实。增产的厂商普遍表示,销售改善和新产品的问世是产出增长的原因。
新出口订单已经连续第八个月收缩,6月中国出口同比继续下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几乎全面下跌,仅对金砖国家出口维持0.3%的正增速,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均为负值。制造业显著反弹,中国经济企稳迹象初现端倪,或与三季度财政政策逐渐落地有关。
具体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1.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持续高于临界点。7月供应商供货时间再次放缓,因新订单任务较重。
财新制造业PMI大幅上涨而统计局制造业PMI继续回落,二者的背离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统计样本的不同。就业指数略有上涨,但依然处于收缩区间。但一个月的反弹并不能证明经济已经企稳,下行的压力仍存,下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撑不能松懈。8月新出口订单指数或难进入扩张区间。统计局中小企业的PMI与财新PMI也出现背离,也反映出二者调查样本差异较大。统计局的样本企业包含了更多大中型企业,7月大型企业的PMI依然处于枯荣线以上,且较上月继续回升
不出意外的是,7月的出厂价格指数也大幅上涨,这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效应。7月中国南方出现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对粮食、蔬菜、禽畜类生产影响较大,或间接推动了原材料价格的上行。
7月库存增速有望较6月好转。分项数据大多表现强势从分项数据来看,财新中国制造业PMI的几乎全部分项数据均表现强势,一扫6月的颓势。
但一个月的反弹并不能证明经济已经企稳,下行的压力仍存,下半年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撑不能松懈。采购增加主要由于销售改善,这也给供应商带来了压力。
7月产成品库存指数回到扩张区间,上次厂商库存扩张还是今年1月。而货币政策将更加强调信贷投放的稳健,仍以配合财政发力为主,注重引导资金避虚入实。一方面,统计局PMI的样本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分布更为平均,财新PMI的样本企业可能更集中于东部地区。与此同时,积压工作指数连续第5个月扩张,并创下2011年3月以来最高值。
会议除了明晰三去一降一补的实施重点,还将财政政策放到更重要的位置。采购库存指数和产成品库存指数都处于扩张区间,均为数月以来首次增长。
7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录得50.6,较6月大幅上涨2.0,自2015年2月以来首次进入扩张区间。库存增加的同时,7月采购数量指数也出现增长,3月以来首次处于扩张区间,且创下2014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
拉低统计局PMI的是中小型企业。8月新出口订单指数或难进入扩张区间。
受访厂商表示,积压工作的增加是因为新订单增加过快以及人手不足。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48.9%和46.9%,比上月下降0.2和0.5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落,均低于临界点。1-6月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再创历史新低,累计同比增速再降0.8个百分点,至-1.9%。就业指数略有上涨,但依然处于收缩区间。
新出口订单已经连续第八个月收缩,6月中国出口同比继续下跌,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几乎全面下跌,仅对金砖国家出口维持0.3%的正增速,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均为负值。这也预示着下半年财政政策将在撬动民间投资和继续加码基建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以期稳定总需求。
新出口订单指数有所回暖,但依然位于收缩区间,所以新订单指数的上涨主要反映了内需的改善。我们从6月的调查情况也了解到,很多基建项目都已经审批完毕等待落地,7月经济反弹跟财政刺激加码有直接关系,政策效果已经初现端倪。
但洪涝灾害影响有限,以往的洪涝对CPI影响较大的年份均伴随着南涝北旱,但今年洪涝对粮食的影响很快消退,北方也没有明显干旱的迹象,预计后期原材料价格或将下行,并拉动投入和产出价格指数下行。统计局PMI再回收缩区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较6月下跌0.1个百分点,时隔5个月再次回到收缩区间。
留言0